说起中国古代的箭头,
从最早的石质、骨制发展演变到后来的铜质、铁质 ,
其中有丰富的种类,让人应接不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箭头的故事。
这是一组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质箭头新旧石器时代的划分一方面就是打制与磨制的区别,上图的箭头表面磨制精细,杀伤力很强,这就是早期双翼箭头。
而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箭头就显得有些粗糙了,简单的刮削之后挑选棱角尖锐的绑在箭杆上就成为一只箭矢了。
进入了封建时代之后,
青铜器的冶炼铸造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便出现了青铜质的箭头。
这类箭头的铸造是使用范铸法一体成型,有的上面还带有范线。自此以后,我们便不能称谓箭头了,因为它有了自己确切的名字“镞”。
注:这里的“镞”(读作zuˊ)为金字旁,而标签上的“簇”(也读作zuˊ,不读cuˋ)为竹字头,是因为这两个为通假字,但是金字旁的更为准确,因此我们之后的标签统一写作镞。
镞字的右边是一个族,族字是会意字,从方人,从矢,方在甲骨文里就是旗帜,矢便是箭支,在旗帜之下招揽手持弓箭的战士。而这其中唯一和金属有关的便是箭头了,故而称为镞。在春秋礼乐盛行的时代,礼射成为贵族生活的一个必修课。由此出现的礼射箭镞种类繁多,根据使用者的等级也有档次高低之分,有鎏金错金各种纹饰,礼射箭镞的内容我们另做文章介绍。
「战争中的意义」
战争中的意义
青铜双翼箭镞是由石质双翼箭镞演变而来的,但是在使用中,因为金属的惯性大射程较远,而两侧的翼在飞行过程中受风力影响,会使箭的方向发生偏移, 上一篇:国博“古代佛造像展”重启开放 新增近两百展品 下一篇:北京铜博全国官方代理商名单 返回列表